
1下列句子中,用了“革”的本義的有()。
A.故堅革利兵不足以為勝,高城深池不足以為固
B.此自未有紀載之前,革衣石斧之民所采擷踐踏者
C.是當前之所見,經廿年卅年而革焉可也,更二萬年三萬年而革也亦可
D.使王良操左革而叱咤之,使造父操右革而鞭笞之
E.掌皮,掌秋斂皮,冬斂革,春獻之
參考答案:B,E
參考解析:
一個詞通常有幾個甚至十幾個意義,其中有一個是這個詞的本來的意義,稱為本義。從本義直接或間接引申出來的意義,稱為引申義。BE兩項中,“革”指“獸皮”,是“革”的本義。A項,“革”指“鎧甲”;C項,“革”指“變革、改革”;D項,“革”通“勒”,指馬絡頭。
2下列各句中用了“亡”的本義的有()。
A.今亡亦死,舉大計亦死
B.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
C.亡羊而補牢,未為遲也
D.兵弱于敵,國貧于內,而不亡者,未之有也
E.子牟有罪而亡
參考答案:A,E
參考解析:
一個詞通常有幾個甚至十幾個意義,其中有一個是這個詞的本來的意義,稱為本義。在古代漢語里,“亡”的本義的是逃離、逃跑。B項,“亡”指外出、出門;C項,“亡”指“丟失”;D項,“亡”指滅亡。
3下列句子中,用了“道”的引申義的有()。
A.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
B.通九道,陂九澤
C.百家之學,時或稱而道之
D.從許子之道,則市賈不貳,國中無偽
E.任重而道遠
參考答案:A,C,D
參考解析:
“道”的本義是供行走的路。BE兩項用的是“道”的本義。A項,“大道”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;C項,“道”指說、講;D項,“道”指學術或宗教教義。
4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,其注釋正確的有()。
A.必使仰足以事父母,俯足以畜(妻子:男子的配偶)
B.齊師我,公將戰(伐:攻打)
C.三皇無,結繩以治(文:文字)
D.船而不進兮,淹回水而疑滯(容與:徘徊不前)
E.陽虎齊走趙(去:去掉,除去)
參考答案:B,C,D
參考解析:
一些詞匯古今字形完全相同或部分相同,但含義和用法完全不同或不完全相同。A項,“妻子”的古今意義不同,句中指妻子和兒女;E項,“去”指離開。
下一篇:沒有了